用纖維寫作-纖維藝術家楊偉林

 中文系背景出身的纖維藝術家楊偉林,她的作品總帶有某種詩意,像是用編織來代替書寫的過程,在繁複與極簡的對立交織屬於自己的韻律感。
楊偉林最初從欣賞織品進而接觸纖維藝術的領域,線性的結構與多樣的材質讓她深深著迷,更進一步想用不同的物質角度來觀察歷史與文化。她慣用紙或是生活物件為主要素材,在創作過程跟自我對話著。

提及楊偉林的創作中心意涵,纖維書寫成為最重要的元素,在她的創作自述中,可以更了解其作品理念:








「書寫的行為在意 識與潛意識之間交織;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徘徊;你害怕語言的不完整、曖昧與歧異;也害怕它太過淺白、清楚、失去彈性;你害怕你寫下的東西深鎖樓閣、知音難 覓;也害怕它流竄世間卻無力自衛;它寄居在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當中,但你又忍不住去鬆動它,從而創造出詩般的透明與撲朔。
作品名稱:Face Book

當你在織機上織布、在布面上刺繡、在繩結中蜿蜒時,這種種思惟運作和書寫是非常接近的。你在知與不知之間、在過去與當下之間、在結構與解構之間、在具象與抽象之間、在控制與失控之間、在物質與精神之間、在記憶與遺忘之間。 在這日常性的儀式裡,你享受著勞動的操作與心靈的運動一體交織的韻律。」

楊偉林最主要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觀察與閱讀,而透過旅行則可以解決創作的瓶頸,啟發更多新的創意。她也建議對纖維藝術創作有興趣的朋友,要找自己有感情的素材,不要有太多成見,以多實驗的方式找出自己的創作風格。

【快問快答】
1.  最希望擁有什麼樣的超能力?
熟悉所有的語言,包括動物。
2.  這個世界最缺乏什麼?
人與自然的連結。
3.  最喜歡的城市?
東京。
4.  如果可以跨越時空最想跟誰對談?
過世的親人。
5.  目前為止做過最瘋狂的事情?
無。

楊偉林的筆記本
現代人習慣用電腦或用手機快速傳輸與儲存訊息,然而依靠高科技的同時,卻遺忘了手寫的美好。沒有Delete鍵,手寫必定出現塗抹的痕跡,然而那種笨拙又充滿個性的筆墨卻更接近真實。
因此,我們特別開闢「筆記本小單元」,想透過這個方式,去看看藝術創作者如何去看待書寫,也提醒我們拿起筆練練字,重新感受筆觸的溫度。

這是楊偉林利用好友手繪的草圖縫製的書,作品名稱為白髮書。你感受到了嗎?就像是交換日記一樣,楊偉林利用編織串起了自己與友人之間的距離,也把自己的故事編織在這本書裡面了。



楊偉林簡歷
• 纖維藝術家
• 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兼任講師
•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 藝術碩士
• 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

獲獎

• 2004年 第四屆國家工藝獎 一等獎

• 2001年 美國2001袖珍纖維藝術 首獎

• 2000年 第六屆「編織工藝獎」纖維藝術創作類 特別獎

• 1999年 「國際紙藝創作營」作品徵選 優選

• 1998年 第三屆「工藝之夢」入選

• 1997年 第三屆「編織工藝獎」纖維藝術創作類 佳作國際參展

• 第十三屆波蘭羅茲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

• 第四屆西班牙國際纖維時
尚配件雙年賽
• 2009年 第三屆匈牙利國際微型織物三年展

• 第五屆立陶宛國際藝術家之書三年展

• 2006年 從洛桑到北京—第四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

• 美國當代纖維藝術國際雙年展

• 美國袖珍纖維藝術展


羊毛氈手創館